卷首语

为了设计出更好的产品,提升品味至关重要。尽管品味具有主观性,但也有一些共同因素,比如阅历、思想,以及区分好坏的能力

本周卷首语就是来自这篇文章《培养你的品味才能构建更好的产品》,提升品味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拓展你的视野

  • 如果你一生中只看过两部电影,你很可能会认为它们都相当不错
  • 但如果你看过一千部电影,你就真的会知道如何区分优秀、良好和糟糕
  • 如果你想提升你的产品品味,你需要接触到你所在领域和相邻行业的上百种产品,区分什么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糟糕的

第二种方式是不断地拆解

  • 一位葡萄酒或美食鉴赏家通常会将葡萄酒或食物分解为其组成部分:味道、香气和质地,并对它们如何结合以创造完整体验有自己的看法
  • 提升你在软件构建方面的品味,你需要开始提炼并辨别你正在探索的产品所包含的元素
  • 你的大脑会记住你所见和收集的事物。你开始将自己想要构建的东西与之前见过的一切进行比较,推动自己超越你所观察和辨别的经验

Prompt

The photo showcases a smartphone placed on a rustic wooden table, using a culinary app to display a picture of a savory dish filled with vegetables and meat. Surrounding the phone, various cooking ingredients and dishes such as bread, garlic, and spices create a gastronomic setting. This arrangement highlights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 culinary arts, demonstrating how apps can inspire and guide users in their cooking adventures.

内容推荐

【领路人】保罗·格雷厄姆:比起焦虑地拖延,不如糟糕地开始

创新过程中不完美是必然的,接纳不完美是成功的第一步。即使是乔布斯、海明威这样的顶尖创造者,他们的初期作品也常常不尽如人意

如果我们能够克服对初期糟糕作品的恐惧,我们将会释放出多大的潜力?创造出多少新事物?

我们为什么害怕“开始”

  1. 缺少经验:人类对创新这件事相对陌生,缺乏评价早期作品的经验
  2. 他人质疑:来自外界的否定和质疑,要么源于他人显示自身聪明,要么源于他人的嫉妒心理
  3. 自我怀疑:最难克服的障碍是来自内心的质疑和苛责

要么在拖延中痛苦,要么让自己行动起来,花费的功夫其实是一样的

让“开始”开始的 9 个策略

  1. 乐观心态:将新想法视为激发想象力的契机,不是简单的放宽标准,而是彻底改变你的思考角度,从挑出这想法行不通的理由,转变为琢磨它可能成功的路径
  2. 适度的过度自信:适度的过度自信其实是一种优势,它像一层盔甲,让你既能抵御外界的怀疑,也能克服内心的不安
  3. 适度的”无知”:避免过分苛刻地评判早期作品
  4. 寻找同路人:积极寻找那些同样在尝试新事物的人,建立支持性的社交网络
  5. 关注进步速度:只要你能看到自己一天比一天强,就不必太担心眼前的小瑕疵
  6. 降低期望值:将作品定位为原型或草图,这样可以用更低的标准来衡量你的初步成果
  7. 选择容易上手的工具:选择一种能让你迅速上手且无需一开始就投入太多的工具,会让整个创作过程变得更加轻松
  8. 将失败视为学习:重新定义失败的意义,将其视为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制造某个结果,那么整个过程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9. 改变衡量标准:研究那些做出伟大成就的人的历史。他们最初是怎么想的?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当你深入研究足够多的案例后,你能教会自己如何更精准地评价初期作品

相关链接

【产品】如何获取你的 1000 个用户

在上一期的周刊中介绍了 PostHog 是找到 PMF 的,这篇推荐的内容继续介绍 PostHog 是如何获取到 1000 个用户的

获取前 10 个用户是最困难的,因此 PostHog 设定了一个目标:在四周内达到 100 个用户。他们设计了一个为期四周的四阶段计划,如果在此期间未完成,就会调整方向

  1. 验证问题:让朋友们试用并反馈是否有用
  2. 消除障碍:查看新用户是否能自主设置产品
  3. 检查留存率:了解不认识的用户是不是也愿意使用你的产品
  4. 公开发布:在 HackerNews 上发布,看看目标受众是否感兴趣

为了完成四阶段计划,最重要的就是快速发布

  1. 目标是什么?找出人们是否对现有的产品分析工具不满意到足以尝试我们的工具,并尽快做到这一点
  2. 优化工作方式,以尽可能快的速度交付,从早上 9 点工作到午夜到凌晨 3 点之间的任何时间,每周 7 天

获取到 1000 个用户经历了四个阶段:

  1. 个人网络阶段:创始人通过自己的个人社交网络获取到了前 10 个用户,这是最简单的方式
  2. 小规模扩张:接下来通过 LinkedIn 联系到更多的用户,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弄清楚不认识的人是否会使用这个产品
  3. 公开发布:第三个阶段是在 Hacker News 上发布,用户可以注册并在没有我们帮助的情况下使用该产品。通过在 Hacker News 的发布,用户增加到了 300 个
  4. 持续迭代:不断的和用户沟通,了解他们对产品的喜好和不喜欢的地方,并最终解决他们的问题,在公开发布后的三个月后,达到了 1000 个用户的里程碑

相关链接

【设计】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是由用户体验专家雅各布·尼尔森提出的,这些原则已成为数字产品设计的基石,通过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设计产品

原则一:状态可见性原则

  • 合理的位置:界面要引导用户操作,让用户清楚当前位置及所需信息
  • 合适的时间:系统根据不同时间场景给予反馈,确保反馈及时性
  • 适当的反馈:用户能清晰感知已发生、正在发生及即将发生的事情,系统对用户操作给予反馈,减少不确定性

原则二:贴近场景原则

  • 通过用户能够理解的方式,模拟真实的场景
  • 比如读书类 APP 的书架模式展示,降低用户认知成本,保证沟通顺畅

原则三:可控性原则

  • 用户误操作时需有明确 “紧急出口”
  • 重要操作提供二次确认,提供撤销 / 重做等功能

原则四:标准及一致性原则

  • 产品功能操作、控件样式、界面布局、提示信息等保持一致,减少用户学习成本

原则五:防错原则

  • 在错误发生前预防,或在用户操作前提供确认选项
  • 比如在删除聊天记录时,系统会弹出确认框,让用户再次确认是否删除,以防止用户误删重要信息

原则六:协助记忆原则

  • 通过元素、按钮及选项可见化,降低用户记忆负荷
  • 比如进入搜索页面时自动聚焦,并且显示明显的搜索图标和提示文字,让用户无需记忆搜索按钮的位置和功能

原则七:灵活高效原则

  • 提供快捷入口、允许重复操作及提供默认选项,让用户更快捷地使用产品

原则八:清晰简约原则

  • 界面不包含无关信息,突出重点,弱化和剔除无关内容,保持简洁美观

原则九:容错原则

  • 语言准确表达错误信息,提供建设性解决方案,帮助用户从错误中恢复

原则十:人性化帮助原则

  • 提供必要的帮助提示及说明文档,以不同方式为用户提供帮助

相关链接

【观点】为什么书籍不起作用

书籍作为知识传递的媒介,第一个问题是:传输主义的误区,我们对知识传递的基本假设是错误的

传统观念认为知识可以像倒水一样直接传输,但实际上:

  • 阅读 ≠ 理解
  • 接收信息 ≠ 掌握知识
  • 被动输入 ≠ 有效学习

第二个问题是:吸收效率不高,许多人在阅读非虚构类书籍时,发现自己吸收的知识远少于预期

  • 记忆留存率低:读完后很快就忘记大部分内容
  • 理解深度不足:难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知识碎片化:无法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框架

教科书虽然通过特定设计改善学习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 元认知负担过重:要求读者自主规划学习进度,自我评估理解程度,同时缺乏即时反馈机制
  • 互动性不足:练习题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实的知识应用场景

所以想要真正掌握知识,需要读者积极参与思考,但这种反思策略并不容易掌握

真正的学习,需要的是

  • 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收
  • 及时反馈:快速验证理解是否正确
  • 知识建构:将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连接

相关链接

工具推荐

  • uncoverLAB:一个可以直接复制到 Figma 的组件库

  • blinko:一款开源自托管个人笔记工具,设计也相当好看

  • PromptFix:罗切斯特大学和微软出的一款”修图神器”:用文字描述修改图像


下一篇:vol21.概率的误区:重复不等于必然

上一篇:vol19.一切都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