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pt
Dawn breaks over a serene mountain landscape, casting soft light across layers of misty blue peaks. The mountains recede into the distance, each range becoming lighter and more ethereal, creating a sense of infinite space and tranquility. Morning haze fills the valleys, adding depth and mystery to the scene. The gradient from deep blue foreground mountains to golden-touched distant peaks captures the magical transition of daybreak. This peaceful panorama evokes the quiet majesty of nature awakening to a new day.
卷首语
为什么我们的创意总会停留在脑海?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会陷入过度保护的错觉,觉得自己的想到的创意是独一无二的,但其实「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绝大多数创意其实在之前都有很多人设想过
第二个原因是陷入完美主义陷阱,一个典型的场景就是「等我找到完美的方案再开始」,但其实完美的计划不过是逃避行动的借口,现实的反馈比任何想象都有价值
第三个原因是对失败的恐惧,害怕自己的 idea 被嘲笑,害怕走错路,害怕浪费资源,害怕一切让自己感觉到不舒服的事情
所以想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实现你的想法
创意只是开始,有研究表明,初创公司最终成功的模式中,只有 1% 来自原始创意,剩余的 99% 都来自执行过程中的调整
Slack 最初是为一家名为 Tiny Speck 的游戏公司设计的内部通讯工具。然而,当游戏项目未能成功时,团队及时调整方向,Slack 便转型成为一个极为成功的团队协作平台
Instagram 起初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平台,叫作 Burbn。创始人发现,Burbn 里最受欢迎的功能是照片分享,于是他们把精力都放在了这上面,最终成就了我们今天熟悉的 Instagram
Pinterest 最初以一款名为 Tote 的应用程序亮相,用户可以在上面购买时尚单品。然而,当创始人意识到用户对分享图片的热情远超过直接购物时,Tote 及时调整方向,摇身一变成为了我们熟知的 Pinterest
行动才会产生反馈,有一种很好的验证需求的方式:星巴克测试,在星巴克请一个陌生人喝一杯咖啡,用一杯咖啡的时间换取陌生人对你想法的反馈
这个过程关键是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不要简单的问陌生人一些基础的问题,而是可以问一些尖锐的问题,比如
- 听完我的介绍,你觉这个产品是如何运作的
- 你想用它吗?为什么?用来做什么?你会推荐给你的朋友吗?
最后迭代才是核心竞争力,没有人会为静态的创意买单,我们在挫折中快速调整,如果第一个版本被否定的时候,能不能在 24 小时内推出第二个改进版本?
相关链接
内容推荐
【案例】作为独立开发者如何保持动力
- 将外部的刺激转换为短期的动力:比如来自订阅用户的支付订单,社交媒体提到你的产品的情况
- 未完成任务的心理效应:将任务留到 90% 完成,以便第二天能够快速上手并进入工作状态
- 亲身使用自己的产品:通过自己体验产品,发现问题并改进,同时激发灵感,设计更符合需求的功能
- 主动解决开发中的痛点:通过引入工具如 RSPC 库减少重复性工作,将任务中的阻力转化为动力
- 避免「零工作日」的负面情绪:每天完成一些小任务,避免「无所作为」带来的内疚感
- 接受灵感突袭的工作方式:利用灵感涌现的时刻(比如深夜的时候)进行高效工作,而非拘泥于固定时间表
- 通过写产品更新内容来回顾进展:定期更新项目进展,既能回顾成果,也能提升动力
- 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通过与技能互补的合作伙伴合作,在动力低谷时相互支持,并通过定期会议增加责任感
- 尝试「无聊」:在被干扰后,先什么都不做,再逐渐过渡到工作状态
- 记录里程碑事件:记录团队的重要成就,强化成就感
相关链接
【AI】模型即产品
模型即产品可能是未来 AI 发展的新趋势,当前 AI 发展正从「通用模型」向「专用产品化模型」转变,未来 AI 的核心价值不再仅仅是提供 API,而是直接通过模型完成特定任务
这种模型即产品的趋势,源自强化学习的技术突破,比如 OpenAI 开发的新型研究语言模型,能够完全自主完成搜索、分析和报告生成任务,基于强化学习训练方法,显著简化了传统的多工具工作流
为什么会有产生模型即产品的趋势?
- 通用模型的局限性:计算成本快速上升,性能增长趋于线性
- 专用模型的崛起:通过强化学习和任务优化,小型模型也能在特定领域表现出色
- 经济压力:API 销售的低利润率迫使模型提供商向产品化转型
这种趋势下
- 封闭模型提供商将逐步退出 API 市场,专注于产品化模型
- 小型团队和开源社区可能在特定领域占有一定的优势,也许会是未来 AI 创新的重要推动者
相关链接
【效率】耐力是一种安静的优势
耐力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身体和竞争性的特质——拥有更大耐力的人可以在工作和持久性上胜过对手
然而,耐力不仅仅是忍受疼痛或不适时持续努力的能力,它还体现为忠于自身价值观和承诺的能力,尤其是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对值得的目标保持忠诚」
耐力是你可以培养的最普遍有用的特质之一
相比于力量、智力、速度或动机等受情境限制的优势,耐力的适用范围更广
一个更聪明、更有天赋的人可能偶尔表现出色,快速解决棘手的问题;但你凭借坚持不懈的耐力,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接下来的100个问题
耐力体现为以下能力:
- 即使没有明显进展,也能逐步实现目标
- 在一个充满干扰的世界中保持专注和存在感
- 保持耐心,按时完成任务
- 克服困难的材料,遵循指示或在没有指示的情况下继续前进
- 保持开放的心态,并愿意不断更新自己的视角
相关链接
【观点】为什么你应该停止阅读新闻
新闻行业存在的问题
- 新闻的速度牺牲了质量和深度,媒体为了争抢时效性,可能忽视了事实的准确性、分析的深度和视角的多样性
- 新闻内容低成本的生产导致大量浅薄内容的涌现,尤其是在 AI 如此发达的今天,创作者为了满足频繁的产出要求,难以保证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
- 新闻媒体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通过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来获取广告收入,而非真正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种模式导致新闻内容越来越倾向于迎合大众的口味,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而非真实性和客观性
- 新闻行业的激励机制问题,在免费和信息过载的环境下,错误的成本极低,而无聊的成本极高,这使得媒体更倾向于追求情感化和政治化的报道,而非准确性和深度
- 新闻的叙事性也可能掩盖现实的复杂性,媒体往往根据预设的叙事框架来包装故事,而忽视了事实的真相
- 新闻的选择性也导致了重要信息的遗漏,一些关键的新闻往往因为不符合某些利益或叙事而被忽视,而这种沉默往往比喧嚣更有意义
摆脱新闻困境的方式
- 实践慢信息
- 不要急于对突发新闻形成观点,而是等待一段时间,观察事件的发展,从而避免被误导
- 还可以阅读旧新闻,而不是最新的新闻,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哪些所谓的「紧急」新闻实际上是无关紧要的
- 升级信息来源:用专家博客、播客和书籍代替新闻推送,关注那些以深度和专业知识著称的坐着,而不是仅仅依赖媒体机构
- 专注于信号而非噪声,在阅读任何信息之前,都要思考它是否具有长期的价值,有一个说法是「如果一个内容存在了很长的时间,那么大概率还会存在这么长的时间」
相关链接
工具推荐
- idea haber:一个产品灵感的集合平台,很适合独立开发者发掘灵感
- 21st.dev:一个为提供高质量 UI 组件与设计资源的平台,代码也可以直接复制使用
- startups.gallery:一个精选早期创业公司、职位和融资新闻的每日更新平台
- hoarder:一款可自行部署的开源全能书签管理工具,结合 AI 自动分类与全文搜索,适合资料收藏爱好者
- shadcn-admin:一个通过 shadcn-ui 和 vite 开发的管理后台,颜值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