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5.动机与自律:驱动人生的双引擎

Prompt

Dawn breaks over a serene mountain landscape, casting soft light across layers of misty blue peaks. The mountains recede into the distance, each range becoming lighter and more ethereal, creating a sense of infinite space and tranquility. Morning haze fills the valleys, adding depth and mystery to the scene. The gradient from deep blue foreground mountains to golden-touched distant peaks captures the magical transition of daybreak. This peaceful panorama evokes the quiet majesty of nature awakening to a new day.

卷首语

动机和自律,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既要有动机,也要有自律。动机是推动我们开始的原动力,而自律则是那个在我们不想起床时,默默鼓励我们继续前进的无形力量

然而,无论是动机还是自律,都存在需要克服的挑战

动机的问题:短暂性

动机是推动人和动物在特定时刻开始、继续或停止某种行为的原因,它就像一种力量,驱使人们去做或不做某件事。但是,动机来得快去得也快。你可能一开始对某个任务有强烈的动机,但环境一变,你可能就提不起劲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年新年的 flag,想想有多少的新年 flag,在每年年底的时候都会被打脸

动机的短暂性,源于它的本质——更多关注的是短期的回报和即时的满足。当我们被动机驱动的时候,往往只看到目标的美好,而忽略了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这种短视性,让我们在遇到阻碍的时候,很容易放弃

自律的问题:难以坚持

自律是让我们在各种干扰中,让行动始终指向最重要的事情的能力

但是自律最大的问题是很难坚持,有研究表明,自律能力和我们的肌肉一样,使用过度会产生疲劳,尤其是面对大量任务的时候,就更容易产生疲劳而放弃自律

另一方面环境的干扰也是导致放弃自律的重要因素,社交媒体、短视频、游戏无时无刻不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如何找到持久的动机并保持自律?

方式一:找到自己的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相比,能够持续得更长久,你的好奇心会驱使你不断前进,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将目标与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相结合,这样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也能保持动力

有些人把写代码当成工作,而有些人可以把写代码当做休闲放松的娱乐,后者就更容易持久的坚持下去

方式二:即使没有动机,也可以自律

动机这东西,只能让你一时兴奋。要想每天都能全力以赴,做好手头的事,就得靠正确的习惯、正确的心态,还有全然的接受

当你坚持不断地出现并完成工作,哪怕起初的动机不是很足,时间一长,你就能实实在在地看到成果,这些成果就像一个正能量的助推器,让你更有动力继续前进

方式三:减少环境的干扰

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区分办公学习区域和娱乐区域,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相关的活动,能够更好的帮助大脑形成条件反射,甚至可以通过浏览器来区分工作和娱乐(比如我会用 chrome 来工作,safari 来娱乐)

关闭手机的所有通知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屏蔽掉很大一部分干扰的来源,帮助我们更加专注的工作

相关链接

内容推荐

【设计】原研哉:设计到底是什么

设计是对人类生活的有力承认,它通过创造和传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生活的世界

  • 设计不仅仅是创造一个物品的外观,更是对功能、文化、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
  • 设计是一种让我们重新看清世界的方式,是对感觉的刺激,它可以从平常、单调的日常存在中深刻唤醒新的价值和意义

技术的进步正在重塑设计领域

  • 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AI 不仅能够快速生成设计方案、优化功能,还能预测用户需求
  • 但是,这种高效性也带来了审美退化风险,比如,AI 生成的设计可能过于注重功能性和标准化,而忽视文化深度和情感共鸣
  • 技术改变世界结构时,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美学价值往往成为「受害者」

设计不仅是功能的体现,更是文化的表达

  • 从中国青铜器的繁复纹样到欧洲教堂的精美装饰,设计在不同文化中都承载着特定的意义和价值
  • 这些复杂的设计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技术,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
  • 现代设计在追求简约和理性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文化深度和情感共鸣

设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物质生活,也塑造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 设计师需要引导 AI,确保其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保留设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 设计是对人类生活的有力承认,而 AI 的发展应让这一承认更加丰富而有意义

相关链接

【效率】我们为什么要提高效率

我们想要高效工作,从而实现最大潜能

我们都有潜力,但当我们感到没有效率时,常常感觉自己没有发挥出来。我们对自己说:如果我效率更高,就能完成更多事情了

那是后悔的感觉,一种因为我们没有效率而没有充分发挥潜力的感觉

我们都想要,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我们的最大潜能

相关链接

【产品】你无法用 AI 建立护城河

AI 技术的普及使得单纯依赖模型性能的差异化变得越来越困难。AI 不再是差异化的核心,而是成为一种基础工具,基础模型的改进对所有应用都是通用的,想要做出更好的产品,需要在其他方面找到新的竞争优势

这篇推荐的文章提到 AI 应用的护城河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 用户体验:AI 应用需要重新思考用户体验,将 AI 技术无缝集成到用户的工作流程中,而不是简单地在传统应用中添加AI功能。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被复制,但持续创新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 集成工作流:AI 应用需要深度集成到客户的现有工作流程中,提供无缝的体验。这种深度集成使得产品具有很强的粘性,用户很难被其他产品替代
  • 数据的应用:AI应用的核心在于数据的收集和应用。数据不仅需要被有效使用,还需要通过数据输出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

AI 应用的成功将更多地依赖于如何理解用户需求并优化用户体验,而不是单纯依赖模型性能。AI 技术的主流化意味着需要更加关注如何利用 AI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关注技术本身

相关链接

【观点】品味正在吞噬硅谷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单纯依靠技术优势已不足以在市场中胜出,软件的商品化和技术门槛的降低,使品味成为引领创新浪潮的关键因素

品味不仅仅是产品的外观设计,更是一种文化敏感度和情感连接

  • 它通过产品设计、品牌、用户体验等方式表达,定义了产品如何被感知、体验和采用
  • 在这个新时代,功能性产品逐渐成为更大文化运动的配角,创始人需要协调设计、品牌、体验、讲故事、社区以及文化相关性等多方面因素

技术与文化的界限正在模糊,科技产品不再只是功能性工具,而是成为情感接触点和自我表达的载体。这种转变要求创始人不仅具备技术能力,还要深刻理解文化趋势和用户情感需求

创始人必须成为品味引领者,掌握文化共鸣和技术创新的平衡。他们需要将技术与品味、文化有机结合,创造出既有功能性又有情感价值的产品

相关链接

工具推荐

  • Retro Card:一个在线老旧印刷风格图片生成器,适合发布到社交媒体

Retro Card:一个在线老旧印刷风格图片生成器,适合发布到社交媒体

  • Freenote:一款开源的 AI 笔记应用

Freenote:一款开源的 AI 笔记应用

  • React Scan:一个检测 React 应用性能问题并消除慢渲染的工具,同时也支持 NextJS 项目

React Scan:一个检测 React 应用性能问题并消除慢渲染的工具,同时也支持 NextJS 项目

  • one-link:个人介绍链接聚合工具,数据存储在 URL 中,很有意思

one-link:个人介绍链接聚合工具,数据存储在 URL 中,很有意思


上一期:vol34.等待时什么都不要做,只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