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pt
In the golden glow of the setting sun, an athlete clad in red sportswear powers down the track, his muscles tensing with each stride. The sprawling stadium around him is devoid of spectators, yet the echoes of an imagined crowd fuel his passion. With each breath, he pushes closer to his goals, running not just against competitors, but against his personal best, the clock, and the very limits of his determination.
卷首语
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总是那么努力?
记得在上高中的时候,高一的数学老师布置的数学题目都很难,每次绞尽脑汁终于解开一道题目的时候,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快感
这种快感,就是经验增加带来的正反馈,如果每次努力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正反馈,那么就会进入到「正反馈循环」中,就像是一个越转越快到飞轮,自然想要一直保持努力
这种正反馈很好,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
- 有些人解一道题就能获得成就感,渐入佳境,逐步迈入学霸行列
- 还有一些人解十道题可能才能获得一次成就感,其他时候都是徒劳无功的失望和叹息
每个人获取正反馈的难度是不一样的
- 有人运动时会感到舒畅愉悦,有人则全程都在忍受痛苦
- 有人读书学习会获得充实感,有人则觉得度日如年
- 有人工作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有人则感觉自己在不断原地踏步
所有有这样一个反直觉的观点
事实并非是「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无法和人拼天赋」
而是「以大多数人的天赋程度,还无法和天才拼努力」
当一个人拥有某方面天赋的时候,他在这个领域的努力会更加自然和持久
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所以在努力这件事上,也要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向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找到属于你的正确道路,然后坚定的走下去,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这不是一种放弃,而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
参考
内容推荐
【领路人】张小龙:产品之上的世界观
2013 年发表在《腾讯月刊》的张小龙专访,全文聊到了产品、团队管理、微信业务扩张等多个方面,总结了一下里面提到的一些观点,现在来看也很有参考价值
关于产品设计
- 产品臃肿的定义
- 产品是否臃肿不取决于功能数量
- 而取决于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
- 关键是能否将复杂功能简单化呈现
- 产品的人文性
- 人文不是主体,而是产品的一个侧面
- 人文元素应该融入每个功能,而非表面化
- 不能把人文性过度放大或简单理解为”小清新”
- 产品平台化
- 通讯工具必须要做大做强才能生存
- “小而美”往往是被迫的选择,不是主动追求的结果
- 平台化不等于复杂化,关键是保持简单的用户体验
关于国际化
- 文化差异认知
- 不能简单地将国际化困难归结为文化差异
- 应该从需求角度出发理解不同市场
- 更重要的是了解当地用户的实际需求
- 市场拓展策略
- 要分析不同地区的具体市场特点
- 关注用户的生活习惯和使用场景
- 产品氛围决定最终能否被市场接受
关于团队管理
- 团队规模与效率
- 提倡保持小团队运作
- 反对过度流程化
- 大团队应该拆分为多个小团队
- 驱动力来源
- 反对单纯用 KPI 驱动团队
- 重要的是目标和愿景的重要性
- 内在动力来自对现实的不满
- 创新与变革
- 互联网产品需要持续进化
- 不能被固定流程束缚创新
- 要保持对未来的开放态度
对行业的思考
- 互联网发展
- IT 不是由极客推动的,而是由商业公司推动
- 个人开发者时代已经过去
- 但要警惕大公司的官僚化倾向
- 创新方向
- 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机会(比如当时的 Google 眼镜)
- 思考产品本质(如沟通的本质)
- 保持对用户需求的敏感
相关链接
【创业】可测量性和放大性
可测量性是指个人贡献能够被准确评估和量化的程度,个人价值需要与实际产出直接挂钩
可放大性体现在个人决策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能力,使得投入与产出之间能够形成显著的倍数效应
真正的财富创造需要同时具备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
- 如果只具有可测量性,只能实现收入线性增长,比如个体咨询,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制的
- 如果只具有放大性,很难证明其工作的价值,比如作为「传话筒」的中层管理者
一个小的团队是同时实现这两个要素的最佳环境
- 对于可测量性:贡献清晰可见、明确的责任边界、直接的奖励机制、快速的反馈循环
- 对于放大性:决策链条更短、执行效率更高、适应性更强、创新成本更低
相关链接
【技术】20 个有争议的编程观点
- 业余时间不编程的程序员永远比不上那些会这样做的人:即使最聪明有天赋的人,如果不把编程当作兴趣而仅仅是工作,也无法成为真正优秀的程序员
- 单元测试无助于编写好的代码:单元测试的唯一作用是确保已经正常工作的代码不会出错,先写测试或为测试而写代码是荒谬的
- 唯一应该始终遵循的「最佳实践」就是「用你的大脑思考」:太多人盲目追随新潮流,强行使用不合适的方法、模式和框架
- 代码中的大多数注释实际上是有害的代码重复:过时、误导性的注释比没有注释更糟糕,应该专注于使代码本身具有可读性
- 「Google 一下」是可以的!:使用 Google 查找答案没有什么不对,重要的是你理解材料并能正确使用它
- 并非所有程序员都是平等的:一个开发者的表现可能比另一个高出 10 倍甚至 100 倍,即使他们经验相近
- Java 不一定是最好的第一门编程语言:第一门编程语言应该强调控制流和变量的概念,而不是对象和语法
- 如果你只懂一种语言,无论多精通,你都不是优秀的程序员:学习每种新语言都能教会你新的编程思维方式
- 偶尔写垃圾代码是可以的:有时候快速且简单的解决方案就足够了,不需要过度设计
- 使用 print 语句调试代码是有效的:使用打印语句调试有时比使用调试器更快,只要确保生产环境中删除它们
- 你的工作是让自己失业:代码应该容易被其他开发者接手,这反而会让你变得更有价值
- Getter 和 Setter 被过度使用:仅仅为所有私有字段创建 getter/setter 并不等于封装
- SQL 也是代码,应该像对待其他代码一样对待它
- UML 图被高估了:虽然有些 UML 图很有用,但很多都毫无价值
- 可读性是代码最重要的方面:甚至比正确性更重要,因为可读的代码容易修复和优化
- XML 被高估了:不应该在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使用 XML
- 软件开发只是一份工作:虽然很有趣,但它的重要性低于家庭、朋友和生活中的其他事物
- 作为开发者,你应该能够写代码: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声称是开发者的人连基本的编程任务都无法完成
- 设计模式正在损害而不是帮助良好的设计:软件设计太过复杂,无法用有限的模式来概括,过度使用模式反而会影响设计
- 代码越少越好:如果用户说”就这些?“而你的工作保持不可见,那就是做对了
相关链接
【观点】为什么会「报复性熬夜」
复仇性熬夜是指人们因白天缺乏自主时间,而在晚上故意推迟睡眠时间以获得控制感的行为,比较典型的表现比如
- 工作人群:整天被工作和琐事占据,晚上通过刷社交媒体、看视频来获得自主时间
- 青少年群体:白天被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所束缚,晚上偷偷熬夜以获得反叛和控制感
熬夜导致睡眠不足会对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
- 睡眠不足导致的疲劳和精疲力竭
- 身心健康受损
- 人际关系紧张
- 工作学习效率下降
- 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睡眠问题
一些解决报复性熬夜的 tips
- 重新定义控制感
- 制定可实现的日程计划
- 在工作/学习中寻找自主空间
- 培养健康的自我奖励方式
- 建立自我认知
- 理解熬夜实际上是在伤害自己
- 发展积极的自我对话
- 培养自我同理心
- 改善日间时间管理
- 在日程中预留”自我时间”
- 建立明确的优先级
- 学会说”不”,避免过度承诺
- 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 设定固定的睡眠时间
- 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
- 建立放松的睡前仪式
相关链接
工具推荐
- Notate:可以私有部署的 AI 研究助手,提供文档分析、网页和 YouTube 内容分析
- GridMaker.co: 免费的图片切割工具,适合发朋友圈、社交媒体等场景
- 牛马能耗标识:自定义并生成个性化的能耗标识,展示工作能耗情况,很有意思的项目
- AI 对联生成器:适合过年的场景
上一篇:vol28.信息过载自救指南